村网通总站 东家村 223894.nync.com 欢迎您!
李昀然右在销售农产品 供图
本报记者 党晓培
近年来,随着玉溪市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及政府利农政策的不断推出,不少大学生回到农村,当起新型农民,以新担当新作为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
特色农产品是首选项目
万事开头难。选择什么项目,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回乡创业面临的第一道考题。毕业于昆明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刘韬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大学毕业之后,刘韬在昆明打工两年多,想创业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2018年初,他偶然了解到魔芋产品的市场非常好,而且价格一路上涨,这让他看到了希望。“种植魔芋的条件要求比较高,我国只有部分特定地区能够种植。”通过调查,刘韬了解到,他的老家通海县杨广镇罗凤村就非常适合种植魔芋。打定主意后,刘韬辞职返回家乡开始种植魔芋。他种植10多亩魔芋,还聘请了10多个当地农民做帮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今年,刘韬还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建立种植基地和加工厂,还打算开发魔芋新产品。
毕业于云南工商学院软件专业的周靖明,家乡在澄江县澄波社区,那里有大片的藕田,种植的土著藕学名千瓣莲,是滇中地区传统的莲藕品种,以营养丰富、口感甜脆著称。大学毕业后,周靖明回家种植土著藕,农忙时还请了不少村民帮忙清田挖藕,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好很多。尝到甜头的周靖明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顺利地拿到了新的租田合同。
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们将个人的成长与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展示着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金融贷款创业贷款扶持计划成催化剂
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常苦于没有钱作为启动资金,有的是项目启动后后续资金缺乏,为了缓解资金导致的创业难题,玉溪市推出了金融贷款扶持计划。
2015年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韩代江在玉溪市北城木瓜营种植草莓,销售一路看好。为了将产业做大,2017年10月,他向云南红塔农村商业银行申请并获得“贷免扶补”贷款10万元,利用这笔贷款,韩代江将草莓种植扩大至8亩,采摘季带动13人就业,实现年销售收入50万元。
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的袁川妹则另辟蹊径。2015年,袁川妹回到家乡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镇常里村委会下西山种植食用玫瑰。2017年,她在云南红塔农村商业银行获得“贷免扶补”贷款10万元,将食用玫瑰种植规模扩大至15亩,带动当地农民5人就业。
回乡创业的普洱学院师范专业的林磊,先后经历了承包茶山和涉足餐饮业两次失败。不服输的林磊总结经验,跨入了他最熟悉的养殖业,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产业。在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贷款和畜牧局支持养殖贷款共计30万元的扶持下,他在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双江街道石泉社区玉林小组创建了从繁衍、防疫到出售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从最初饲养30头牛发展到近百头牛和100多只羊,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牛娃”。林磊说,下一步还准备组织村民联合养牛,共同致富。
目前,玉溪市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主要有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补贴、免费创业培训等,贷款额度最高为3年15万元,由政府贴息2年,创业补贴为2万元。
据玉溪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贷免扶补”扶持大学生170人,发放贷款金额1695万元;担保贷款扶持创业331人,发放贷款金额3310万元;大学生创业园入园大学生40户;发放大学生创业补贴35户。
农产品电商平台助推创业
过去的农产品一般通过传统方式走向市场,不仅速度慢、损耗大,而且成本高。在物流网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销售平台由于反应快、成本低等天然优势,催生了订单农业等新兴产销方式。许多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把目光投向农产品电商平台。
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的李昀然在读书期间就开始了关于回乡创业的思考,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方案。2018年6月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成立了元江县昊源热带水果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充分利用水果的原产地优势,与绿皮冰糖橙基地签下了“精品云南·一县一品”的授权,并以元江县电子商务协会的名义,将自然成熟期最早的绿皮冰糖橙推向了第20届厦门投洽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随后的昆明绿色食品洽谈会上得到了农业专家高度评价,产品销售也是一路上升。
目前,该公司已经与12人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年用短工1200人次左右。如今,李昀然正准备扩大公司规模,拓展多元化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化电商平台水平,将本地优质水果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张鑫、普杨坤和石翔都是大学生村官,为了帮助当地村民尽快脱贫致富,3人联手创建了通海石果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他们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理念,结合线上、线下两种工作方式,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销售。同时,将农产品的市场信息通过互联网及时反馈给农户,以便农民朋友及时应对市场变化,规避风险,促进增收。公司运行至今,已经与7家企业及个人签订了合作协议,主要销售农产品、野生中药材以及手工艺品等。
在杨广镇党委、镇政府的引导下,公司主导成立了青年众创空间,引导贫困户、下岗职工就业和创业,目前,已经吸纳贫困户40户、下岗职工30人、残疾职工5人,各企业工作人员以及合作社成员达1000多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手记
请叫我们大学生职业农民“农民是我们的职业,请叫我们大学生职业农民。”在玉溪,大学生回乡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新时代知识分子回到农村,不但为农村带来了新兴产业,为农民带来了新的知识,为贫困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新鲜经验。大学生在创业的同时,找到了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体现了自我价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现新作为。他们有着聪明的头脑,不怕吃苦,对自己的家乡怀有深厚的情谊。他们心中有乡亲,有着带动乡亲致富的初心。
“知识就是力量”,振兴乡村,建设美丽新农村,需要知识,需要科学,更需要无数懂科学、有胆识、有能力的知识青年。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振兴乡村。